【乡贤文化论坛】朗月∶迸发乡贤力量,助力江苏建设

苏州影响力 朗月
2021-08-31

894fa280c2a5433698c94c4f21e6ea4b_th.jpg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今,席卷而来的城市化浪潮,愈益催生人们浓郁的故乡情结,让乡贤扎根乡土,建设“强富美高”新乡村已成共识。新时代,乡贤群体中不乏叶落归根的离退休人员,怀揣梦想的新富贤能者,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历史上,著名乡贤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乃至美谈佳话,为后人所景仰。当代乡贤,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嘉德善举为特质、以奉献乡里和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为追求,是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乡贤文化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锻造道德力量,助力成风化人。乡贤身处基层,独具熟地熟人熟事等先天优势,在当地具有较高声望,激发乡贤身上蕴含的人格魅力、正向能量,去引领百姓、教化乡民,助推党和政府把各方关系协调得更好、把社会情绪疏导工作做得更顺,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乡贤议事促治理。乡贤常因德高望重,成为公共事务的决断者、矛盾纠纷的调解者、乡风民俗的教化者。探索在乡镇、村(居)组建乡贤参事会,创设“乡贤评议会”“乡贤工作室”,构建“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等乡村治理新模式。要以乡贤崇德作表率。搭建平台,让一批乡贤模范和标兵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有效传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要以乡贤带动育新风。组织发动乡贤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带头践行“文明市民行为守则”,使之成为文明实践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

激发家国情怀,增进民生福祉。乡贤群体中拥有众多事业有成之士,他们泽被乡里、造福乡梓,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优秀品质令人称道,需要进一步彰显他们的实力、魅力和影响力,以建设家乡、改善民生为宗旨,更好地“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密切联系群众,当好“桥梁、纽带”。要让乡贤察民意。乡贤扎根乡村,与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组织乡贤常态化地收集、梳理、反映百姓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意见诉求,架起联系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民意参考。要让乡贤促协商。建立镇村两级“有事好协商”协商议事室,创新“政协委员+乡贤”“协商讨论+乡贤”等活动机制,重点围绕诸如教育、医疗、物业管理、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广泛吸纳乡贤参与基层协商,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打通“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们共同品味传颂前贤的嘉言懿行,展现发掘当代乡贤风采及其价值内涵,共促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共谱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江苏华章。

苏州尾图.jpg


分享